《青春不散场》
那方被我们咒骂了三年的天空,其实狭小得只能框住四角的流云。黑板上倒计时的数字,从三位数锐减到零,像一声叹息,轻得来不及捕捉,重得压在每个人的眉梢。最后的晚自习,没有想象中的悲壮。日光灯管嗡嗡地响,试卷翻动的声音像夏夜的急雨。小航忽然用胳膊肘碰碰我,递来一张纸条,上面画着一个拙劣的火箭,歪歪扭扭写着:“发射倒计时:3小时。”我笑了。这个总说要造火箭飞向宇宙的家伙,此刻却困在这间教室里,与牛顿定律和二次函数做着最后的搏斗。
后来我们溜出教室,爬上实验楼的天台——那是我们的“秘密发射基地”。城市在脚下铺展,霓虹是散落人间的星辰。小航指着远处最亮的一颗说:“那是我的目标。”没人说话。风很大,鼓荡着我们的校服,像即将启航的帆。
我们最终去了那个传说中闹鬼的防空洞。在手电筒晃动的光柱里,积尘的防空地图像神秘的星图。在斑驳的墙上,我们发现了历届学长的涂鸦——褪色的名字,模糊的誓言,某个早已遗忘的文学社宣言。时间在这里层层沉积。小航掏出马克笔,在最新的一层写下:“青春号火箭,从此处发射。”我们纷纷签下名字,像完成一个庄严的仪式。
https://youtube.com/shorts/FvLzR2VDi5Q
那一刻我忽然明白,所谓“不散场”,不是我们永远停留在十八岁的夏天,而是当青春的核心——那股不相信重力、执意要飞的劲头——被保存下来。就像防空洞里那些跨越了时光的字迹,它们从未消散,只是等待后来者用新的热望将其擦亮。
如今我们在不同的城市,看不同的星空。但每当深夜面对难题感到疲惫时,我总会想起那个防空洞,想起小航说的:“重力只能拉住身体,拉不住轨迹。”
青春从未散场。它只是从一间教室,扩散到了整个天地;从一群人的并肩,变成了每个人各自奔赴星辰时,身后那条发光的轨迹。我们书写的故事,都成了后来者脚下的星图,而他们的梦想,也将照亮我们曾经仰望过的,那片共同的夜空。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