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教室的回忆》
推开那扇掉漆的木门,时光的气味扑面而来——是粉笔灰、旧木头和少年心事混合的味道。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穿过蛛网密布的窗棂,在斑驳的水泥地上投下菱形的光斑。第三排靠窗的位置,我找到了那个熟悉的刻痕——“早”字,比鲁迅那个小得多,却同样认真。那是邻桌女生刻下的,她说要早早长大,去看海。如今她真的在海边城市定居了,朋友圈里常发蔚蓝的海浪。而我还在这里,抚摸这个早已模糊的“早”字。
https://youtube.com/shorts/-9UY31cYL_Y
黑板右下角还残留着半道数学题,像是时光突然凝固时留下的遗言。我仿佛又看见数学老师推着厚厚的眼镜,用三角尺敲着黑板:“注意看,这是要考的重点!”粉笔灰在他挥舞的手臂间飞舞,像一场微型雪崩。
墙角那张缺了腿的课桌,曾被我们戏称为“铁达尼号”。每次有人坐下都要小心保持平衡,否则就会“沉没”。可就是在这艘快要沉没的“船”上,我们传阅着《红楼梦》,争论宝钗和黛玉谁更可爱,在草稿纸上偷偷写诗。
后墙的学习园地还顽强地粘着一角,那片淡蓝色的皱纹纸边沿卷曲,像老妇人脸上的皱纹。上面还能辨认出半句“我的理想”——是一个想当宇航员的同学写的,现在他在老家开出租车,载着乘客在小城里穿梭,说这也算另一种飞行。
夕阳西沉,光线渐渐暗去。我听见走廊上响起当年的脚步声——不是一个人的,而是一群人的,杂乱、轻快,像春天的雨点。那是我们抱着篮球冲进教室的声音,是隔壁班女生唱着流行歌走过的声音,是班主任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……
离开时,我轻轻带上门,却把最柔软的部分永远留在了这里。老教室像一位沉默的老人,收藏着我们兵荒马乱的青春,在每个无人问津的午后,独自反刍着那些被我们匆忙遗落的时光。
页:
[1]